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实验中用到的药品,有些是易燃、易爆品,有的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因此,实验中要特别注意安全。发生了事故不仅损害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可能危及到他人安全,甚至可能导致国家的财产受损失,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首先需要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安全,决不能麻痹大意。其次,在实验前要详细了解仪器的性能、药品的性质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应集中精力,严格遵守实验安全守则,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第三,掌握必要的救护措施。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可进行及时处理。
实验室安全守则:
(1)一切涉及有毒的、有刺激性或有恶臭气味物质(如硫化氢、氟化氢、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2)一切易挥发和易燃物质的实验,必须在远离火源的地方进行,以免发生爆炸事故。点燃的火柴用后应立即熄灭,不得随地乱扔,更不能扔在水槽内。
(3)加热试管时,不得将管口对着自己,也不可指向别人,避免溅出的液体烫伤人。
(4)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硫酸中,以免产生局部过热使硫酸溅出,引起灼伤。
(5)倾注或加热有腐蚀性的液体时,液体容易溅出,不要俯视容器,不要使试管口向着自己或别人。
(6)不要俯向容器直接去嗅容器中溶液或气体的气味,应使面部远离容器,用手把逸出容器的气流慢慢地煽向自己的鼻孔。
(7)取用在空气中易燃烧的钾、钠和白磷等物质时,要用镊子,不要用手去接触。
(8)氢气(或其他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火易发生爆炸,操作时严禁接近明火。
(9)不得将化学药品随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强氧化剂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
(10)有毒药品(如重铬酸钾、钡盐、铅盐、砷的化合物、汞的化合物、氰化物)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剩余的废液也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应倒入废液缸或由教师指定的容器里。金属汞易挥发,并通过呼吸道而进人人体,逐渐积累会引起慢性中毒。所以做金属汞的实验时应特别小心,不得把金属汞洒落在桌上或地上。若不小心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撒在洒落汞的地方,让金属汞转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
(11)洗涤的仪器应放在烘箱或气流干燥器上去干燥,严禁用手甩。
(12)不要用湿的手、物接触电源,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13)水、电、煤气一经使用完毕,就应立即关闭开关。
(14)不得将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带出实验室。
(15)实验室严禁饮食、吸烟,且勿以实验容器代水杯、餐具使用,防止化学试剂入口。每次实验后,应把手洗干净。
三、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实验室事故应当以预防为主,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故要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和杜绝事故的发生。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事故,应正确、迅速、果断处置。实验室常见事故的处理措施:
1.割伤 伤口处不能用手抚摸。若是玻璃创伤,应先把碎玻璃从伤处挑出。轻伤可涂以紫药水(或碘酒)或敷以创可贴,必要时撒些消炎粉或敷些消炎膏,再用绷带包扎。伤口较大时,应立即送医院。
2.烫伤 不要用冷水洗涤伤处。伤口处皮肤未破时,可涂擦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用碳酸氢钠粉调成糊状敷于伤处,也可抹獾油或烫伤膏,如果伤处皮肤已破,可涂些紫药水或高锰酸钾溶液。
3.化学品的灼伤 酸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洗,最后再用水冲洗。如果酸液溅入眼睛内,用大量水冲洗后送医院处理。
碱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如果是碱液溅入眼中,用硼酸溶液冲洗。
溴腐蚀致伤,用乙酸乙酯或甘油洗伤口,再用水洗。
磷灼伤,用1%硝酸银、5%硫酸铜或浓高锰酸钾溶液洗伤口,然后用浸有硫酸铜溶液的绷带包扎。
4.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 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吸入硫化氢或一氧化碳气体而感到不适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值得指出的是,氯气、溴中毒不可进行人工呼吸,一氧化碳中毒不可用兴奋剂。
毒物进入口内:将5~20mL稀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中,内服后,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吐出毒物,然后立即送医院。
5.火灾 发生火灾后,不要惊慌,要立即一面灭火,一面防止火势蔓延,可采取切断电源、移走易燃药品等措施。灭火的方法要根据起火原因选用合适的方法。一般的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或沙子覆盖燃烧物。火势大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但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只能使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实验人员衣服着火时,切勿惊慌乱跑,赶快脱下衣服,用水浇灭、或用石棉布覆盖着火处。
6.触电 首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药学实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