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药学院蒲洪博士课题组在《Molecules》期刊连续发表两篇研究论文,在天然产物来源的α-葡糖苷酶抑制剂开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糖尿病药物研发提供了新型先导化合物。
该项成果于2024年7月23日发表题为"Bioactive naphthoquinone and phenazine analogs from the endophytic Streptomyces sp. PH9030 as α-glucosidase inhibitors"的后续成果(DOI: 10.3390/molecules29153450)。该工作以侗药特色药材黑老虎为研究对象,从其内生链霉菌PH9030次级代谢产物中成功分离获得新型萘醌化合物naphthgeranine G。实验数据显示,该化合物对α-葡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6.4 ± 6.7~185.9 ± 0.2 μM,其活性显著优于临床常用药物阿卡波糖(IC50=671.5 ± 0.2 μM),为阿卡波糖抑制α-葡糖苷酶活性的十倍。通过分子模拟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与α-葡糖苷酶的特异性结合机制。本研究由马庆贤(2021级)、钟娅妮(2021级)及黄平芝(2022级)三位药学专业本科生共同完成。
团队另一项相关研究于2024年4月13日以"Bioactive α-pyrone analogs from the endophytic fungus Diaporthe sp. CB10100: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molecular docking,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tudies"为题发表(DOI: 10.3390/molecules29081768)。该研究首次从青风藤内生真菌Diaporthe sp. CB10100中分离获得两个α-吡喃酮类化合物,包括新发现的diaporpyrone F及已知化合物diaporpyrone D。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该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在Diaporthe属真菌中具有较高保守性。活性研究表明,diaporpyrone D对α-葡糖苷酶显示出46.4%的抑制率,结合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其具有显著的酶结合稳定性。该研究由2021级药学专业本科生王众、马庆贤担任共同第一作者。
以上系列研究发现的新型化合物diaporpyrone D和naphthgeranine G,不仅为开发高效α-葡糖苷酶抑制剂提供了先导化合物,同时通过阐明其生物合成路径,为后续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该系列研究充分展现了天然产物在糖尿病治疗药物开发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地方特色药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创新思路。
